1个链接→完整PPT课程,这个AI工具链太震撼了
上周开会,老板又提到了那个让人头疼的话题:「我们的产品什么时候能加上AI功能?」看着会议室里同事们面面相觑的表情,我突然意识到,这种焦虑已经蔓延到每一家公司。
不只是我们,谷歌要求员工必须完成AI培训,亚马逊砸40亿让员工学AI,就连我网友在微软也说,AI能力现在直接影响绩效考核。
这种焦虑感,相信做产品和设计的朋友们都不陌生。每天刷朋友圈,总能看到某某公司又推出了AI新功能的消息。说不紧张是假的——我们都在想同一个问题:到底该怎么把AI真正用到自己的产品里?总不能眼睁睁等着老板说AI KPI不达标被毕业优化吧?
然而,在这场席卷全行业的焦虑探索中,我们看到的大多数成果,似乎都还停留在应付领导KPI的「单点功能」上:一个悬浮在角落的AI问答机器人,一个藏在编辑器里的「AI生成」按钮,或是一个独立的文生图工具。
说实话,我对这些「单点集成」早就审美疲劳了。每次看到又一个产品在角落塞个聊天框就号称「AI加持」,我都忍不住翻白眼——这真的是我们想要的AI未来吗?
甚至有许多行业大佬预测:AI或许不会像移动互联网那样,成为一个颠覆性的全新平台;它更可能像云计算或电力一样,作为一种底层技术或功能模块,深度集成到现有的产品与工作流之中。
秘塔的「今天学点啥」( https://metaso.cn/study )给我们秀了一把不一样的操作——它把各种AI功能有机的融合在一起,创造出1+1>2的效果。这个宝藏产品可能就是你找AI灵感的终极答案!
接下来,我要带你一探究竟,看看这款产品是怎么把不同AI功能巧妙组合在一起,打造出让人惊叹的超爽体验。
文件与文章的智能解析
刚打开「今天学点啥」的首页时,你是不是心里还在想「又是一个AI聊天框」?页面很简洁,就是中间一个输入框,看起来和其他AI产品没什么区别。
「今天学点啥」支持用户上传PDF、Word、PPT等多种格式的本地文件,或粘贴网页链接(如学术论文、行业报告等)。借助先进的AI大模型技术,它能自动识别章节、要点和逻辑关系等核心信息,将碎片化内容整合成系统化知识,让用户学习更高效。
你可能以为就这样而已?表面上看确实与其他AI产品没什么区别,但当我试着上传了一篇2000多字的Figma 2025功能报告,点击提交后——这时候才发现,我完全想错了。接下来发生的事情,让我立刻想截图发到产品群里分享。
从解析结果到 PPT 的生成
点了提交后,你猜怎么着?才不是冒出一大堆AI文字回答那种老套路!
页面开始播放加载动画,我上传的报告变成了一本正在翻页的书,同时还有命令行在跳动。这个细节设计挺用心的,感觉就像真的有个老师在后台认真备课一样。虽然只是个动画效果,但莫名让人有种期待感。
最终生成的结果并非简单的文字,而是经过两步AI处理:先将内容解析为结构化回答,再将这些回答转换为你生成了一份可以直接拿去汇报的精美PPT!
排版、配图、甚至连复杂的知识点都用动态SVG动画给你讲得明明白白。
在这个过程中,AI 不仅需要考虑如何将文本内容可视化呈现,还要兼顾 PPT 的逻辑结构、排版布局和视觉效果。对于复杂的知识点,AI 会自动生成 SVG 动画、逻辑图、流程图等可视化元素,并通过动态效果展示,使知识呈现更加直观易懂。
AI 语音教学赋能
这还没完。PPT的每一页,都用AI配上了堪比真人的语音讲解。你可以选择严谨博学的「课堂模式」,也可以让声音甜美的「阳光甜妹」给你娓娓道来。你不再是一个人在苦哈哈地啃资料,而是仿佛真的在上了一堂一对一的私教课。
更有意思的是,你可以选择超过20种讲解风格。我试了「苏格拉底提问」模式,AI真的会反问我一些问题,引导我思考。我还过李白,所有讲解都变成了唐诗,用古代韵律来讲解现代软件的报告,有一种穿越时空的奇妙感觉。
最意外的是英文模式 —— 我最近在看一份国外的技术文档,切换成英文语音后,既能学文档里的专业知识,又能跟着语音纠正发音,相当于顺便上了节 专业英语课,一举两得。
这背后涉及到AI语音合成技术的深度应用,以及对不同讲解风格的语音特征分析与模拟。
智能问答随时解惑
遇到问题的时候,随手就能在右边的聊天框里提问,超方便!这可不是什么普通聊天机器人,它完全「吃透」了PPT的内容和背后的知识点,能给你超贴心的回答。就像有个超级助教24小时守在你旁边,随叫随到,解答各种疑惑。
智能练习巩固知识
你懂的,学完东西肯定得练练手才记得牢!「今天学点啥」超聪明地把PPT内容变成了一堆选择题,让你边做边学。每道题都配上超详细的解答,搞不懂的地方立马就能弄明白。这样学习-测试-反馈的小循环太爽了,立刻就知道自己到底学会没有!背后的AI可不简单,它得完全理解PPT的精髓才能出这么贴切的题。
想让大家更有动力,他们还加了个排行榜,看谁答对率高!感觉就像回到了班级学习的感觉,大家互相比着学,学习效果杠杠的!
我的思考
用了好几天,我仔细琢磨「今天学点啥」的巧妙之处。它并不是简单地把各种AI功能拼在一起,而是围绕「学习」这个核心需求,让每个功能都恰到好处地出现。整个体验下来,感觉很自然,没有突兀感。
其实我们很多人做 AI 产品时,都容易陷入「工具箱思维」——比如我之前参与的一个项目,团队说”我们要加 AI 功能”,就先找了「AI 生成文案」和「AI 做图」两个工具。结果用户使用时,必须先在生成文案工具里写初稿,再复制到做图工具里配图,反而比原来手动操作还麻烦。
而「今天学点啥」的思路完全不同,它没有思考「我有哪些 AI 技术可以加到产品里」,而是专注于「用户要学点什么,整个过程需要什么」:
- 第一步需要「理解内容」,于是用 AI 解析报告逻辑;
- 理解后还需要「吸收」,于是做成AI生成 PPT 、动画和配音讲解,让内容更易理解;
- 吸收过程中可能有疑问,于是加入能理解上下文的AI问答功能;
- 最后需要「巩固」,于是AI自动出题检验学习成果。
整个过程用户无需来回切换工具,AI 就像一位「全程陪跑的助手」,帮你把「学习」这件事从头到尾完成。这种「先思考用户需求,再配置技术」的思路,其实适用于任何产品开发。
所以下次再对着「怎么跟上AI浪潮」感到焦虑时,或许不必急着去抢下一个爆款工具——毕竟,满电脑的AI软件不如一个能真正帮你完成任务的「助手」。
不如停下来思考:你手头的工作中,用户真正需要的是什么?就像秘塔做「今天学点啥」时,他们没有专注于「要堆多少AI功能」,而是思考「如何让用户学习更轻松」。
当我们把AI视为「帮用户解决问题的伙伴」,而非「用来炫技的道具」时,不仅能打造出让人心动的产品,我们自己也能在这场浪潮中找到从容不迫的底气。
毕竟,真正「跟上浪潮」从来不是被浪潮推着走,而是清楚自己要往哪个方向前进。
1个链接→完整PPT课程,这个AI工具链太震撼了
https://www.ftium4.com/One-link-complete-PPT-course-AI-toolchain-is-just-too-amazing.html